- · 继续教育版面费是多少[11/04]
- · 《继续教育》投稿方式[11/04]
继续教育文献(继续教育资料)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氮,高考中断了10年。 当时的统计显示,全国有10亿人,中专文化以上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.43%。 当时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的公务员队伍中,7%是文盲。 我们的
氮,高考中断了10年。 当时的统计显示,全国有10亿人,中专文化以上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.43%。
当时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的公务员队伍中,7%是文盲。 我们的国家能等吗? 等不了。
于是,一方面着手恢复高考,另一方面也在寻找给已经工作的人学习的机会,提高文化水平的方法。 这样不是很快就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吗
出一批有大学文化知识的人吗?没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?1978 年,经过三年的探讨,国家颁布了《关于业余高等教育的考核办法》。
建立定期的考核制度,自学的人们可以到国家指定的高等学校或其它单位参加考核,证明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毕业水平的,由高等学校发给证书,各单位使用时应按同等毕业生对待,用其所学。
这个构思就是现在自学考试的雏形——
先自学,学好了就去学校考,考过了就发证。
自考的走红:90年代
1979 年,《自学考核办法》提出了自学考试制度的概念与实施办法,解决了怎么考的问题。
1981年,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》开始试点。
1983 年,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,谁来管的问题解决了。
1985年底,正式面向全国推广。
刚开始国家对人才非常饥渴,而且当时大家一切看文凭的现象比现在还严重,升职加薪跳槽什么都离不开文凭,不像现在你初中毕业自己可以开一家奶茶铺。所以刚开始自考发展的非常迅猛。
当时由于大学不扩招,能上大学的人相当于现在985博士一档的,上个中专就是铁饭碗了。现在50多岁的人里面不少就是高考上的中专,然后通过函授,自考等升成本科的。
从1983年到1998年,自考的报名人数增加了36倍。到1998年,自考专业达到了224种。
1998年,形式一片大好的自考被写进了《高等教育法》。
国家实行自学考试制度,经考试合格,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。
正式确认了自学考试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高等教育基本制度。
这里插一嘴。一开始,自考是只有文科类的专业的。这种专业基本上就是理解记忆,你在家里自学也没有太大的问题。但是后面,随着自考越来越火,又开了一些理工类的自考专业,像现在就有的什么计算机科学技术,动漫设计之类的。
理工类的专业,就涉及到实验,实习还有实践考核的问题。这些考核不是找一些老师改卷子就完了的,你得真会动手操作。但是自考办呢,又不是一个学校,可以自己买一堆仪器设备考试,于是这部分的考核就分给了主考学校自己来考核把关。于是,这也就产生了小自考。
这个时期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归功于考教分离制度和严格的考试纪律,导致自考的含金量很高,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都认可自考。
另外,自学考试比较灵活,没什么限制。
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,既可以在家里自学,也可以报社会辅导班,还可以直接参加主考学校的培训。因为灵活,所以一般已经工作,不想走全日制的,首先想到的就是报自考。
最后,自考便宜呀。
自考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资源。比方说,国家已经给钱给大学买了设备了,大学里面设备不用的时候,就可以给自考生拿来考试吧,国家不用再掏钱另外买设备了。国家办自考不花钱,为了鼓励大家多自学,也不好意思多收钱,只需要交一丢丢的报考费就可以了呢。不像去读一个全日制的大学,一般都是几千,民办的还要过万。
自考的衰落:21世纪
2000年,21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,自考也达到了考生巅峰。
然而,凡事都有起有落。从2001年起,事情开始起了变化,报考人数开始逐年降低。
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是高校扩招。
对比一下,正是从2000年开始,高考的报考人数每年也是以1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,同时高考的录取率也是一步一个台阶涨起来了。从此高考跟自考就像两根曾经相交而又彼此错过的直线,一个飞到天上,一个坠入尘埃。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地位从此奠定,大家也越来越相信所谓第一学历的重要性,开始没完没了的讨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。
另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出现了其他竞争者。
第一个对手是网络教育。1998年,教育部批准了68所大学搞网络教育。和自考相比,这些大学多为全国重点大学,而且网络教育课程通过率和毕业率远高于自考,还可以跨省跨地区报考(自考只能在所在省份报名),对学生更有吸引力。学费一般由学校自己收,学校干劲也越大,于是很多学校在全国到处搞学习中心,对自考威胁最大。
文章来源:《继续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jxjy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574.html
上一篇:继续教育论文前言(需要用参考文献吗)
下一篇:继续教育万方期刊网(继续教育研究)